喜欢它提供的随时随地的便利,习惯并依赖上了它!最初的它不叫便利店叫小卖部,关于便利店的前世今生,你到底了解多少?
1、小卖部1.0时代,供应决定需求
时代变了,名字变了,但是童年的记忆却不曾褪色,它承包了整个童年的欢乐。想起童年时候的小卖部,最怀念那个时候的零食:辣条、虾条、泡泡糖……那时的便利店虽然没有很大,东西也不是很全,甚至不是很干净整洁,却是我们整个童年的快乐所在。那时,总会有一个叔叔或者阿姨在经营,那时的我们不知道这就是“夫妻店”。
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基本需求,消费者处于被动购买状态,商家几乎完全帮助决定了消费需求。这种尽管“落后”的经营方式,却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人脉优势等,在全球性的闭店风波和经济低压下,销售额逆向增长。
2、便利店2.0时代,需求决定供应
“你的益达,不,这是你的益达”长大后的便利店好像开始于这则广告,就像暧昧期的爱情,总是以你为中心。小时候上学它为你准备零食,长大后上班它为你准备早餐或者加班时宵夜又或者是一杯能量满满的咖啡;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24小时全天候便利服务,一个人在外拼搏,几乎所有的温暖都跟它有关,没有什么比深夜里这抹亮光更让人心生温暖了。
2.0时代的便利店,开始于日系连锁品牌入驻中国一线城市。它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加入鲜食、充值票务、咖啡休闲等更多服务,对原有便利店进行改造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商品+鲜食+服务”的需求。
3、便利店3.0时代,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零售时代,它自带流量,是本地生活中最接近消费者的地方。在今天实体零售和互联网零售纷纷面临人口红利期过去式的状况下,自然成了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零售争战的首要突破口。
便利店市场虽然一片欣欣向荣,但同质化现象明显。如何拓展更多可能的消费场景实现流量变现,如何帮助消除库存优化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即时、全面的需求等这些问题成为便利店异军突起的重中之重!
知书达礼便利店正是一个以“书”为IP,为核心的便利店。将书籍放进便利店,并在便利店打造一个舒适阅读角落。
知书达礼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有文化的便利店,每一家知书达礼都是一个城市阅读空间。在便利店休闲区一侧摆上书架放上书,让大家休息时随手就可以拿到一本书,潜移默化中形成书香社会。便利店是24小时开放的,阅读空间也是24小时开放的。即使不在便利店买东西,大家也可以随意在这里阅读或者自习。
知书达礼便利店便是最好的城市阅读空间!
在北上广深、重庆、成都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很好的地方,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晚上12点过后,才是生活的开始;灯火通明的CBD里依然坐满了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安安静静的便利店,属于每一个深夜晚归的人。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成了城市的小小避风港,装满了无数人忙碌一整天后的欢愉与心酸。
对于忙碌的人而言,便利店陪伴着他们的每一天。早晨来点热气腾腾的包子和豆浆暖暖胃,中午吃美味的便当,到了晚上关东煮、玉米、饮料、面包任你选……
在这里想买什么都可以,只坐在玻璃窗内看外面的人来人往或者读一本自己的喜欢的书也可以。一个人无聊逛便利店吹空调,那就是自己的贤者时刻。
如果wifi足够快,空调足够冷,书足够多,在这里待一天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知书达礼,你的便利空间、放松空间、阅读空间